众所周知,管理好学校食堂是做好后勤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,也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坚强后盾和前提条件。那么如何进行学校食堂管理呢?一,成都市工地食堂承包供应,成都市工地食堂承包供应、明确学校开设食堂的目的。义务教育是公益性质的,开设食堂的目的是为师生服好务,经营。也必须以学生健康饮食,安全的基础上服务与学生和老师。只有学生利益,没有学校利益,是学校开设食堂的的前提和基础。二、管理学校食堂要落实做细。1、制定好学生食堂管理制度和细则,并落到实处。严把采购、储存、索证(票)关。食堂使用的调味品、大米、面粉、面条、清油,成都市工地食堂承包供应、各种肉等,经学校班子成员多次考查,若符合安全卫生标准。有专营店送货给学校(有经营许可证和卫生许可证),有专人验收、登记(进货台账)、储存,以确保采购物品的安全卫生和质量,并索取出售物品人的票或证,然后把采购的物品按要求规范地放人库房中。
为“从老菜谱中寻找记忆的底片”,刊登时限于版面,内容有所删减,现将原文发于美食地图博客。“寻找老菜谱”征文,在这两年里,给了我们每一个餐饮从业者和美食爱好者,一个回望的机会。随着期期的刊载,我都在第1时间里翻阅,在不断的阅读中感受到了老菜谱带给我们的价值,阅读老菜谱成为我一项弃而不舍的乐趣。近期我从《哈尔滨美食地图》的作者宋兴文手里借到一些老菜谱,其中有几本是与公共食堂有关,如1955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《公共食堂菜谱》、1959年长春市国营食堂编著的《公共食堂适用菜谱》、1959年上海市饮食服务公司编著的《公共食堂烹饪法》。三本菜谱中收录的都是“大锅菜”,原料都是普通大众原料,做法也很简洁,但实用性很强,虽不是山珍海味,却是真实地记录了建国初期的百姓菜谱,反映当时的饮食风貌。三本菜谱出版时间虽有前后,但属于同时期,在内容上体现了南北口味的差别。
公共食堂是时代的产物,对于1960年之前生人的公民,有着难忘的情结,是深深印在他们心里的记忆底片。在解放初期,公共食堂实行的是供给制,1955年起废除供给制,但公共食堂作为价廉物美的餐厅被保留下来,改为饭票制。至今,食堂还在一些工厂、、学校等单位延续着,只不过形式随着时代进步和发展了。近期热播的电视剧《家常菜》中,食堂就是主要场景,由黄志忠扮演的男主角刘洪昌是在某市国营二食堂工作的厨师。公共食堂是“大锅菜”的代名词,菜肴都是大锅烹制的,也用大盆来盛。食堂开饭的场景令我至今记忆犹新,那场面颇为壮观,打饭窗口前人声吵杂、万头攒动,饭盒饭盆碰撞声不绝于耳。而大盆中冒着热气和香气的各色菜肴、大盆中冒尖的米饭、整筐宣腾腾的大馒头……现在看来,虽不过是木耳白菜溜丸子、溜肉段、地三鲜、糖醋排骨这些家常菜,却是能时常让我回想的味道。
文章来源地址: http://spyl.zhiye.chanpin818.com/spcysb/deta_3743671.html
免责声明: 本页面所展现的信息及其他相关推荐信息,均来源于其对应的用户,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。如涉及作品内容、 版权和其他问题,请及时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核实后进行删除,本网站对此声明具有最终解释权。